Vibe Marketing 是什麼?AI 時代的情緒行銷與成功品牌案例解析
現在是一個情緒價值給好給滿的時代,或許在冷漠的數位社會中。大家更在乎心裡最軟的那塊是否有被他人傾聽。
AI 如何讓廣告有感?品牌行銷的下一步不是或許不是理性的數據來看待,而是情緒。在行銷愈來愈難打動人的現在,我們發現:那些被記住的品牌,未必是資訊最完整的、創意最驚人的,而是「最懂情緒的」。這也讓一種全新類型的行銷策略快速崛起,它被稱作 「Vibe Marketing」 。這不是喊口號而已,而是一種用「感覺」打動消費者的策略。今天 koo.café 就要來跟大家分享到底這段時間在行銷界流行的「Vibe家族」到底其真面目爲何?又有哪些品牌利用「Vibe Marketing」打造全新的品牌策略呢?
在開始之前,請你一樣先照慣例替自己泡杯咖啡,然後再跟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什麼是 Vibe Marketing?
「Vibe」這個單字我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簡單直譯來說就是「氣氛、氛圍」。如果要更深入語意的話,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經歷了某一段事或物後,心中所產生的感覺」。而「Vibe Marketing」其實就是一種「情緒導向行銷」,它並不是以產品的規格與數據取勝,而是採用情感策略讓用戶對你的行銷切角有感,這種行銷邏輯的重點不在說明,而在營造情境氛圍(vibe),讓觀者自動產生情緒連結。它讓廣告像是內容、讓銷售像是共感、讓品牌變成一種文化,而不是單一交易關係。
Vibe Marketing 與 Vibe Coding 成爲本世代的重點
Vibe Marketing 所代表的,不只是品牌語言變得更情緒導向,更是一整個文化思維的轉變。它的出現,呼應了當前網路原住民,尤其是 Z 世代(1997年至2000年代初期出生者)對於所有社群內容的情緒化閱讀傾向。這種思維,甚至已經延伸到程式開發的領域,催生出另一個相似概念,或許你也聽過的「Vibe Coding」。
拜生成式 AI 大幅進化所賜,Vibe Coding 其實是一種用「自然語言」(就是我們平常使用的文字啦)跟 AI 溝通設計程式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我(使用者)透過描述需求,而後由 AI 自動生成程式碼、並進行除錯與優化。你不需要理解艱深的程式碼或是機器語言,進而大幅降低程式設計門檻、加速開發流程。 這種模式專注於我(使用者)的創意與想法,讓開發者能像與夥伴聊天一樣進行協作,實現更具效率和創意的軟體開發。
Vibe Coding 是一種強調直覺與創意的開發方式,它不追求完美的框架設計,也不拘泥於既有的技術規範,而是重視開發者與產品互動過程中的情感流動。用白話來說,這種開發方式關心的不是「這段 code 寫得多漂亮」,而是「用起來有沒有 vibe、有沒有體貼感」。
這就是這個時代正在前進的方向,當開發者都在用「感覺」(Vibe)來創造內容時,你的品牌還在堅守理性訴求、講功能規格、追求效率 ROI 嗎?這不是說效率不重要,而是該重新思考
你傳遞給用戶的,是不是一個他們想共鳴的 vibe?
Spotify:讓 AI 聽懂你的情緒
Spotify 近期擴大推出 AI Playlist 功能,讓使用者能用自然語言輸入「我想聽適合深夜趕稿的歌單」,AI 就能根據敘述、情緒、語氣等關鍵詞,自動生成一份「讓你產生 vibe」的播放清單。這背後的技術重點不是推薦系統,而是對「語境與心情」的理解。Spotify 進一步也將這套邏輯應用於廣告,開發出能針對播放情境配對廣告內容的 AI 工具,讓你在運動時聽到的廣告,和凌晨放空時聽到的完全不同。這種「情緒 + 時刻」的配對邏輯,正是 Vibe Marketing 的核心價值:讓廣告不再打斷體驗,而是融入其中。
只要跟 Spotify 聊聊,它就會替您用心打造適合你現在感受的歌單!(圖片來源:https://newsroom.spotify.com/
Nike:用 AI 放大每個人心中的動人故事
Nike 一直以來都擅長做品牌敘事(像是你我都耳熟能詳的 Just Do IT),近期他們更透過 AI 技術,打造出能「客製化情感」的影片內容。Reelmind.ai 分析報導指出,Nike 將 AI 應用於廣告內容產製,根據使用者的運動習慣、地區文化、語言差異與社群輪廓,生成符合當地 vibe 的廣告版本。
一位在倫敦跑步的女生,看到的 Nike 廣告可能會呈現霧氣瀰漫的街景與獨跑者精神;而一位在墨西哥城訓練的學生,看到的則是家人、社區與節奏感。品牌價值相同,但每個人的體驗都「不同且貼近」。這種「情緒在地化」策略,讓品牌不只是 global,更是 personal。
e.l.f. Beauty:TikTok 上的 vibe 行銷教科書
e.l.f. Beauty 從平價開架美妝,成功轉型為 TikTok 上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靠的正是「vibe 行銷」。品牌以大量 UGC、話題音樂與共鳴語言創造「我也是」的情境,不追求精緻,而是貼近。其經典廣告「Eyes.Lips.Face.」結合挑戰賽與病毒式音樂,創造上億次曝光,讓使用者成為主角,情緒成為媒介。
這是 e.l.f. Beauty 發起的 TikTok 舞蹈挑戰,鼓勵 Z 世代挑戰自己(圖片來源:TikTok截圖)
☕ 品嚐最後一口咖啡,看看我們的總結
Vibe Marketing 並不是徹底放棄產品優勢與邏輯,而是讓消費者的情緒參與決策。當 AI 幫你分析完數據後,最後讓消費者點擊、購買、留下來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規格表,而是他們心中那句:「我覺得這品牌懂我」。讓品牌與受眾產生共感,是這個世代最強的競爭力。
品牌不只要說「對」的話,更要說「感覺對」的話。你怎麽看「Vibe Marketing」呢?歡迎來跟我們聊聊噢。
FAQ:關於 Vibe Marketing 的懶人包
Q1. 什麼是 Vibe Marketing?
A:Vibe Marketing 是一種以情緒氛圍為核心,透過音樂、視覺、語氣等感官元素,喚起觀眾情緒共鳴的行銷策略。它不以產品功能為主,而是創造一種「感覺對了就出手」的購物氛圍。
Q2. Vibe Marketing 和傳統廣告有何不同?
A:傳統廣告多強調產品特色與理性訴求,而 Vibe Marketing 更重視「情緒敘事」與「沉浸感受」,讓觀眾感受到品牌與自己生活的連結。
Q3. 哪些品牌正在採用 Vibe Marketing 策略?
A:Spotify、Nike、e.l.f. Beauty 都是 Vibe Marketing 的佼佼者。例如 Spotify 推出能根據情緒生成 AI 歌單的功能,Nike 結合地區語言與街頭文化製作廣告,讓觀眾產生強烈代入感。
Q4. 什麼是 Vibe Coding?和 Vibe Marketing 有何關係?
A:Vibe Coding 是一種文化語境的感知能力,特別是在社群語言中解讀某段話或行為的「氛圍」。品牌若懂得 Vibe Coding,就能更精準地設計出符合族群語感、文化意識與情緒反應的行銷訊息,是 Vibe Marketing 的關鍵技術基礎。
Q5. 品牌該如何開始導入 Vibe Marketing?
A:建議從以下幾點開始:
建立品牌風格語言(Tone of voice)
針對目標受眾做情緒輪廓(Emotion Mapping)
應用 AI 工具測試內容情感反應
觀察與運用 Vibe Coding(社群語感)
搭配影音、音樂與沉浸式互動素材設計
Q6. 為什麼 AI 時代更需要 Vibe Marketing?
A:因為 AI 工具的普及,使得內容產量大爆炸,觀眾對理性訴求逐漸免疫。唯有有感內容,才能穿透雜訊、讓品牌被記住。Vibe Marketing 正好補上了這個情緒空缺,提升品牌的共鳴力與記憶度。
作者 Hugh Chen
喜歡甜食、文字與電影。吟遊詩人是正職,在數位行銷領域兼差超過 10 年。
相信身處在這個擁有豐富網路資源的時代的人都蘊含無限可能。如果有心學習,早餐店阿姨都有可能變成廣告高手亦或油畫大師。
你終究可以成爲你想成爲的。只要持之以恆,時間最終會替你報以掌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