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王者 Skype 帝國的起落 (三) 銀湖成功操盤,Skype的全新輝煌之路
銀湖投資就像典型動作片英雄救美的男主角一般,拯救Skype於絕體絕命的危機之中!
微軟最近宣佈了增加的通訊服務巨人「Skype」將於今年(2025)停止營運。我們覺得 Skype 從巔峯到帝國的殞落,作爲一個品牌不論是成功或是失敗,都有其值得參考的價值。於是近期的 koo.café 針對 Skype 的興衰撰寫了一系列的專題文章。
上一篇我們聊到網路巨擎 「eBay」看好網路通訊利於電商發展的未來在 2003 年以26億美金的高額聘金迎娶 Skype 但最終仍黯然收場的始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銀湖投資集團( Silver Lake )在收購了 65% 股權之後,Skype在其領導下前進的未來是否一片光明。
按照慣例。在說故事之前,請你先替自己好好泡杯咖啡,然後再跟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銀湖投資集團何許人也?
銀湖投資集團(Silver Lake,以下稱銀湖)可能大家比較陌生,銀湖是一間美國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成立於1999年。它主要業務爲槓桿收購與成長資本投資,是全球領先的科技專注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主要投資的領域比較偏向大型科技與科技驅動型的投資,不同於一般私募基金的多元化投資,銀湖專注於科技生態系統相關的產業。同時銀湖偏好較新興的高風險技術,而非技術已經發展成熟的公司。
他們的領導團隊以多位資深金融人士與科技專業人士所組成,也因爲在專業上有明確的分工,所以不論是在金融方面的投資眼光,以及協助發展旗下科技公司的業務發展,銀湖的價值創造模式可說是首屈一指。對臺灣來說,他們比較知名的投資案應該就當屬 Airbnb 、 Twitter(馬斯克入股前)與阿里巴巴了。
以銀湖的行事風格來看,收購在 eBay 旗下無法發揮潛力的 Skype 或許也不那麼奇怪了。
銀湖投資底下的Skype轉型策略
讓我們回到 2009 年,eBay決定出售其持有的Skype多數股權。當時 Skype 與 eBay 的結盟面臨三大挑戰「業務整合不順」、「核心技術授權爭議」、「公司文化差異」。而銀湖的介入對兩方來說或許是一場救贖,那麼銀湖收購 Skype 之後有了什麼轉變?
技術授權爭議終結
還記得eBay先前吃的悶虧嗎?收購了Skype之後卻發現它的核心 P2P 技術竟然是在另一間公司「Joltid」手裏(順道一提,這間公司的創辦人跟 Skype 是同一位)。爲了避免核心技術被另外一間公司牽制住,銀湖與以一次性3.43億美元的代價永久獲得核心技術授權,徹底終結Skype 的靈魂掌握在其他公司手上的尷尬局面。
創造通訊體驗爲優先
銀湖找了思科公司(Cisco)的前高管 Tony Bates 掌兵符,以其強大的互聯網專業作爲後盾,專注改善 Skype 的通訊體驗。在eBay時代,Skype 是作爲附屬服務而存在,eBay 的重點是把Skype更好地應用在他們的電商機制之中,欠缺了 Skype 本身作爲通訊產品的優化。而銀湖的全新佈局,可望完全發揮 Skype 的產品潛力。
產品服務創新爆發
正由於上述所提,新的產品策略是挖掘Skype本身更多的可能性。於是在銀湖管理時期,Skype 迎來了品牌與服務內容的飛躍式創新。包括推出可高達10人同時與會的群組視訊通話功能(這可是在2010年)。同時因應智慧型手機的崛起,新增了3G網路通話,大幅改善 iOS 與 Android 的移動通話品質。而「Skype Connect」專案,提供企業能完美整合現有電話系統解決方案,大幅增加企業用戶願意廠商Skype通訊系統的意願。最後推出了付費進階版本「Skype Premium」的訂閱服務,讓用戶能體驗到更多方便的內容,如「無限跨國通話」等等。
這些明顯可見的改善與優化,大大增加了 Skype 的使用數,帶來顯著的產品開發成果。在2010年底,Skype 處理了全球國際通話分鐘數的 20%,成為電信產業的重要力量。
富男友有時不一定是好老公。當產品賣給大公司其實也不一定是好事…….吧?
Skype 公開募股前夕,改變命運的決定
雖然說銀湖的投資眼光非常精準,但其針對 Skype 的轉型策略也可說功不可沒。在入股Skype僅18個月的時間,Skype用戶的數量就從4.7億提升到6.6億、付費用戶從 800 萬成長到 1,440萬。其年收入相較同期也成長了8.6億美元。
在獲得了豐碩的經營成果之後,銀湖打算要將Skype公開上市。但命運的安排就是這麼巧妙,在 Skype 正準備 IPO 前夕,有另一間超級網路巨頭瞄準了新生過後 Skype 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機會。捧着大把銀子,在 Skype 申請 IPO 前夕用85億美金,將這個未來的電信通訊之星納入其麾下。它就是
「Microsoft」
回首整個銀湖的投資案,從 2009 年用 19 億美元到 2011 年用 85 億美金賣給 Microsoft 也只不過花了兩年時間,但其中成長的投資報酬率卻高達超過 4.5 倍!這可以說是可以作爲私募股權領域的最經典案例之一。與此同時,恰恰也展示銀湖如何運用戰略性干預,讓一個原本快走向末路的數位產品重新起死回生的能耐。
不過有趣的地方就在這邊,當 Skype 的起源歷經天時,在甫一發表後就因核心技術與市場需求擁有極好開局。但在被 eBay 收購後,又淪落爲電商系統的輔助幫手而跌落神壇。而後又因爲銀湖投資集團的慧眼獨具與轉型策略重新掌握了市場話語權。現在則受到 Microsoft 的青睞,在 IPO 前夕,成爲超級網路巨頭的未來的救命稻草。而這一決定,最後也將它引向了一條與創始人原本開發構想願景截然不同的路。
Skype 的這趟看似光明的旅程最後是如何收尾的?請持續鎖定 koo.café 專欄!
讓你不錯失任何行銷新知!
如果你有數位行銷的相關問題,不如來跟我們聊聊吧!
作者 Hugh Chen
喜歡甜食、文字與電影。吟遊詩人是正職,在數位行銷領域兼差超過 10 年。
相信身處在這個擁有豐富網路資源的時代的人都蘊含無限可能。如果有心學習,早餐店阿姨都有可能變成廣告高手亦或油畫大師。
你終究可以成爲你想成爲的。只要持之以恆,時間最終會替你報以掌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