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肖像識別工具上線!AI 深偽內容防護、創作者權益與品牌信任的新時代
在生成式 AI 成爲媒體生產主流之一後,你一定看過許多關於國內外名人的惡搞影片,什麼毛澤東跟蔣中正的拳上對決,或是馬克祖克柏在夜深時脫去人類外皮變成蜥蜴人的影片(等等,這個或許不是AI生成的),由於 AI 技術的進步,現在這些擬真名人的臉孔與一舉一動幾乎都與真人無異。但隨著許多伴隨著名人背書的假消息、以及一些擁有名人形象的「瑟瑟」影片不斷流傳之後,這件事情或許不再有如我們想像中那麼有趣了。名人亦是、像你我一樣的平凡人亦是。在現今影音媒體成爲主流,AI 技術又如此進步之下,如何防止自己的盛世美顏在無預警情況下被其他頻道主盜用是目前人人關注的議題。影音平臺的先驅 YouTube 近日發佈了他們的深僞防堵機制,此一作爲不但防止人們的形象被盜用,更能保障該平臺的真實性與可信賴性。今天 koo.café 就來跟大家聊聊 YouTube 的新工具,以及行銷人該如何因應這股「防僞」潮流。
只不過在開始分享之前,請你一樣照慣例先替自己泡杯咖啡,然後再跟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AI 深偽時代的創作者危機
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在 2025 年全面崛起並運用在社群上,我們儼然開始見證「創意民主化」的時代,但反過來說也迎來了「真實性崩壞」的困局。根據 2023 年 DeepStrike 報告指出,全球深偽影片數量已從約 50 萬部暴增至 2025 年的 800 萬部,AI 合成應用人數突破 3.78 億人。這項技術原本被用於娛樂、教育或品牌互動,但如今也成為詐騙與假訊息的武器。
2024 年,香港一名財務人員在與「AI 假冒 CFO」的視訊會議後,竟誤轉了 2,500 萬美元。
而國際知名歌手 Taylor Swift 也曾被 AI 生成的裸照在社群平台瘋傳,讓全球輿論再次聚焦在「數位肖像權」上。
就連小天后泰勒絲也曾經是Deepfake的受害者
YouTube的「相似度偵測」:創作者的數位防火牆
作爲影音平臺的老大哥,YouTube 近日宣布,將其 「Likeness Detection(相似度偵測)」 工具全面開放給所有創作者(可盈利)頻道,協助創作者檢測自己的臉部影像是否被未經授權使用在影片、廣告或深偽內容中。這項機制可直接在 YouTube Studio 後台啟用,流程如下:
用戶上傳含照片的身分證件並錄製自拍短片。
系統透過 Google 的 AI 模型分析臉部特徵,建立創作者的「臉部指紋」。
若系統在其他影片中偵測到相似影像,將自動通知原創者。
如果不幸地,創作者在其他影片中發現自己的臉孔被 AI 盜用到其他頻道時,可以針對這些影片採取三種行動:
提出隱私刪除請求(如冒用或 AI 偽造影片)
提交版權申訴(若未經授權使用)
選擇不採取行動(那麼 YT 原廠僅將記錄存檔備查)
YouTube 強調這項工具讓創作者能「直接控制自己的數位肖像」,降低深偽內容的散布與傷害。
未來或許你的盛世美顏也要在網路數位世界中好好地保護,不要輕易被人奪走了。
仿偽機制細節與挑戰
這套工具的防護層級分明,隱私侵害可訴求刪除:若假冒名人、政治人物、或使用者本人,均可立即申訴。版權爭議依合理使用判斷:若屬評論或創作引用,則以版權法準則處理。避免誤判與自家內容重疊:YouTube 模型能辨識原創頻道內容,減少誤觸。
但這項技術仍有爭議。根據 Forbes Tech Council 指出,AI 偵測系統仍存在「演算法偏誤」與「跨平台資料比對限制」問題,也就是說,若影片出現在其他平臺,如 TikTok 或 X (Twitter),YouTube 也無法介入。那也只能期待這些主流社群平臺也能儘快跟上 YouTube 的腳步了。
為什麼這項功能對品牌與行銷人至關重要?
在 AI 行銷時代,不僅僅只有人類會收到影響而已,就連品牌臉孔(Brand Face) 已成為行銷資產的一部分。不論是 YouTuber、企業代言人,甚至虛擬角色,其「臉」都具有信任與轉化功能。然而,一旦臉被「複製」,品牌的信任就會被稀釋。想像如果你的品牌代言人被偽造出現在假廣告中推銷詐騙商品,不僅損害品牌形象,還可能引發法律風險。
因此,YouTube 的「相似度偵測」不只是創作者工具,更是行銷產業在 AI 時代下的信任基礎建設。
全球趨勢:平台開始建立「AI 身分驗證生態」
YouTube 這項更新並非單一事件,而是整個產業的轉折點。TikTok 開始要求創作者於上傳時標註「AI 內容」標籤。Google DeepMind 則與多家新聞媒體合作,開發「數位水印標準」(Digital Watermarking),防止 AI 偽造新聞畫面。更不用說近期的 Sora2 甚至把你的帳號名稱壓在影片上讓別人看光光。
☕ 品嚐最後一口咖啡,看看我們的總結
深偽技術的進步,顛覆了眼見爲憑這個傳統觀念。讓「看見」不再能夠「相信」。而 YouTube 的這項機制,象徵著數位平台開始正式回應「真實」這個古老但被 AI 重新定義的問題。行銷人與品牌在 2026 年最重要的課題,將不只是創造內容,而是維護內容的真實性與信任度。
因為在這個所有影像都可被生成的年代,真實本身,就是新的競爭力。
如果你也想替你的品牌說一個好故事,或是還不知道如何規劃你的數位行銷策略。甚至你對廣告、社群行銷有任何問題,都歡迎你點擊這顆按鈕來跟我們聊聊
FAQ:關於2025的總結與2026年的預測趨勢
Q1:YouTube 的「相似度偵測」是什麼?
A:這是 YouTube 為創作者推出的 AI 工具,用來偵測是否有人未經授權使用你的臉部影像(包含 AI 生成的深偽內容)。當系統發現疑似影片時,會自動通知創作者,並可選擇申訴或刪除。
Q2:為什麼 YouTube 要推出這項功能?
A:隨著 AI 生成技術普及,深偽影片數量在 2025 年已突破 800 萬部。這項功能能幫助創作者、品牌與公眾人物防止影像被濫用,維護數位信任與品牌安全。
Q3:如何啟用「相似度偵測」?
A:創作者可於 YouTube Studio 後台申請啟用,流程包括上傳身分證件、錄製自拍短片以做人臉比對。通過驗證後,系統會持續監測影片中是否出現相似臉部特徵。
Q4:如果發現影片冒用我的臉,能怎麼做?
A:創作者可選擇三種行動:提出隱私刪除請求(針對假冒或 AI 偽造影片)、提交版權申訴(不屬合理使用的內容)或是不採取行動並保存記錄。
Q5:這項技術對品牌與行銷有什麼影響?
A:品牌形象與代言人的「臉」已成為信任資產。YouTube 的偵測機制不僅保護創作者,也成為品牌防範假冒廣告與詐騙的重要基礎。未來 AI 驗證將成為數位行銷安全的新標準。
Q6:其他平台有類似機制嗎?
A:有!TikTok 要求標示 AI 內容,Google DeepMind 則開發「數位水印」技術。全球平台正逐步建立 AI 身分驗證生態。且各品牌生成式 AI 也會在產生的影片中加入數位辨識標章或浮水印。
作者 Hugh Chen
喜歡甜食、文字與電影。吟遊詩人是正職,在數位行銷領域兼差超過 10 年。
相信身處在這個擁有豐富網路資源的時代的人都蘊含無限可能。如果有心學習,早餐店阿姨都有可能變成廣告高手亦或油畫大師。
你終究可以成爲你想成爲的。只要持之以恆,時間最終會替你報以掌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