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模特兒登上 Vogue 雜誌,讀者怒取消訂閱:品牌與真實的拉鋸戰正式開打
Guess 在 Vogue 刊登的完美模特廣告 。完美到幾乎不像人!沒錯,她真的不是人。
2025 年八月,時尚指標雜誌《Vogue》正式將 AI 模特兒大規模導入雜誌內頁,這場實驗看似前衛,卻讓不少讀者眉頭一皺,甚至直接取消多年訂閱。當科技走入時尚伸展台,我們不禁要問:品牌該如何在創新與真實之間,找到讓人信服的平衡點?當 AI 網紅與明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一時的熱潮與新鮮感消退之後,消費者還依然會買單嗎?今天 koo.café 就來跟大家聊聊 Vogue 的 AI 模特事件,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啓發與省思。
不過在開始之前,一樣照慣例先替自己泡杯咖啡,然後再跟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AI 模特兒登上 Vogue,讀者反應超乎預期
根據國外媒體《IndiaTimes》與《The Cut》的報導,《Vogue》八月號出現多張 AI 模特兒照片,並在圖片下方標註「produced with AI」。這些照片來自一組 Guess 廣告,主角是一位金髮碧眼的完美女性,但讀者一眼就看出問題。「過於完美,反而不真實」。這並非《Vogue》首次觸碰 AI 元素,但這次的大規模嘗試,第一次讓 AI 模特兒在雜誌中與真人共同出現,且擁有近似真人的拍攝比例與版面。
退訂潮揭露的,是品牌最怕面對的真相
看似透明的標註「produced with AI」,並沒有換來讀者的諒解。反而出現一波退訂潮。有讀者在 X(前 Twitter)上表示:
「我不得不取消我多年來訂閱的《Vogue》雜誌,因為最新一期竟然用了 AI 模特兒?這是《Vogue》耶?」
(Had to end the Vogue magazine subscription I’ve had for years because the latest magazine used AI models??? In Vogue?)
問題核心不是使用 AI,而是讀者認為這樣的做法缺乏誠意、真實與人性。尤其對一向被視為創意與文化指標的《Vogue》來說,AI 模特兒的出現被視為對「時尚工藝」與「人的價值」的挑戰。
Julius哥真的超氣,他的點我懂。我覺得活生生的人才有故事性,時尚還是要伴隨着努力才完美。
AI 在時尚產業的角色,不容簡化為「取代」
事實上,AI 在時尚產業的應用早已遍地開花——從 Mango、H&M 到 Levi’s、Louis Vuitton 都嘗試用 AI 模擬模特兒、試穿效果或生產視覺內容。甚至我們先前提到的虛擬網紅 Mia Zelu 都是這場大型實驗的一部分。但這次《Vogue》的案例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是因為:
雜誌歷來作為「真實時尚生活」的象徵;
雜誌與讀者之間擁有情感累積與歷史連結;
AI 模特兒缺乏文化脈絡與人味,難與讀者產生共鳴。
從讀者反應可見,透明不等於被接受,創新也不代表可信。
延伸閱讀:AI 網紅 Mia Zelu:虛擬奢華與品牌信任的兩難
品牌如何在 AI 時代走得穩、走得遠?
不要只標註,要有敘事
標示 AI 不等於負責任。品牌若能搭配 AI 模型背後的設計理念、目標或文化考量,會比單純標註更能贏得信任。AI 是工具,不是主角
把 AI 當成輔助,而不是取代創意的解方,才不會傷害品牌的情感連結與藝術本質。不放棄「人」,才有溫度
真實模特兒的多元性、缺陷、表情與背景,才是人與品牌共鳴的起點。這些是 AI 難以複製的文化資產。
FAQ:Vogue的案例給了我們什麼啓示?
Q1:Vogue 八月號使用了 AI 模特兒嗎?
A:是的,Vogue 八月號內頁中出現由 AI 生成的模特兒照片,並在圖片上標註「produced with AI」。
Q2:讀者為何對 AI 模特兒反彈?
A:許多長期讀者認為,AI 模特兒缺乏真實感與人性表達,削弱了 Vogue 長期以來累積的時尚文化與藝術性,甚至有讀者因此取消訂閱。
Q3:AI 模特兒在其他品牌中也有使用嗎?
A:是的,Mango、H&M、Levi’s、Louis Vuitton 等品牌都曾嘗試將 AI 模特兒用於行銷與廣告中,但使用方式多半較為保守或輔助性質。
Q4:品牌在導入 AI 時該注意什麼?
A:應注意透明揭露、倫理敘事與人性維度,並將 AI 定位為創意工具而非主角,以維持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真實連結。
Q5:AI 模特兒會對時尚與行銷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A:AI 模特兒能降低拍攝成本、加快內容製作流程,讓品牌更快速地因應社群節奏。但若未搭配人性敘事與情感連結,可能導致品牌溝通出現「視覺空洞」,甚至傷害信任感。
Q6:品牌若使用 AI 模特兒,該如何降低負面觀感?
A:可透過「共同創作」、「幕後公開」等方式,強化 AI 使用的透明度與參與感。例如公開 AI 設計流程、邀請用戶投票參與角色創建,建立互動與敘事。
Q7:消費者是否真的在意內容是 AI 做的?
A:根據多份研究,消費者不反對 AI,而是反對「被騙」或「冷感」的體驗。只要內容真誠、資訊透明、互動有溫度,AI 製作也能獲得好評。
Q8:這是否代表未來品牌都應遠離 AI?
A:不需要避開 AI,而應學會善用。品牌應把 AI 當成加速創意、放大品牌敘事的工具,而非成本節省的捷徑,更不能將其視為「人類創意」的替代品。
Q9:除了模特兒外,AI 還能如何應用於品牌行銷?
A:AI 可應用於虛擬代言人、智慧廣告生成、互動客服、趨勢預測、情緒分析、內容個人化等多個面向,成為品牌打造「更懂你」體驗的重要工具。
Q10:品牌該如何因應「AI 疲勞」或用戶的 AI 抗拒感?
A:可以透過「人機共演」策略,例如將 AI 創意與真人故事並列展示、在品牌社群加入 behind-the-scenes 或「製作人筆記」,讓科技不再冷冰冰,而是有情感、有立場。
行銷人的下一步思考
Vogue 的經驗提醒我們,未來品牌若想導入 AI,不能只看技術效益,還得理解「人心的底線」。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內容生成越來越自動化的時代,品牌之間的差異,往往不是技術,而是能否說出一個讓人相信的故事。你認爲 AI 與真人之間該怎麽取得平衡?你的品牌也有嘗試要利用 AI 人物作爲下一步的行銷策略嗎?歡迎聯繫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作者 Hugh Chen
喜歡甜食、文字與電影。吟遊詩人是正職,在數位行銷領域兼差超過 10 年。
相信身處在這個擁有豐富網路資源的時代的人都蘊含無限可能。如果有心學習,早餐店阿姨都有可能變成廣告高手亦或油畫大師。
你終究可以成爲你想成爲的。只要持之以恆,時間最終會替你報以掌聲。
• • •